從部落格或者3D-realmaker上,其實我們已經可以了解大部分3D列印的技術、國際發展、以及它的前瞻性。再來,我們更應該了解的事情是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,如果要從事3D列印的行業,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台灣高層-工研院對此項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發展方向如何。
從中天新聞:"直擊工研院南院,3D列印技術全紀錄(2013/5/21)的報導"中,工研院已經購入了3千萬的3D金屬列印機,利用原料鈦金屬粉末,已經可以印出一體成形的多層花紋不同的金字塔、小金屬地球儀等等。最重要的是,可以做出人工關節直接植入人體。面對兩百個不同的牙齒,根據兩百個不同的人能夠客製化,甚至在同一時間同時列印出來,金屬硬度夠、延展性強,預計10幾個鐘頭就可以完成。但是傳統技術而言,只能依照每一個病人的齒型開模再做出模型,至少也要一周;外國也有人需要做下顎骨骼,重量也只比自己的骨骼多了30公克左右,擬真度幾乎百分之百。工研院南院分區副執行長更說到,目前也有較小的3D列印機,可以客製化精緻的物品。亦有模具、文創、材料設備、生醫技術等等。整個3D列印研發中心耗資上億。
從上述目前發展來看,台灣首先發展的重點即是運用在醫療上面,畢竟關於醫療模具方面,傳統方式製造不便以及造價昂貴,一般民眾需求時可能也必須依靠健保給付獲取醫療援助。但是,3D列印技術卻擁有相反的性質,造模方便快速以及材料便宜,大幅降低成本以及增加產量。能運用技術改善國內產業的成本支出,增加經濟效益,才是台灣未來產業轉型所樂見的趨勢。醫療本身在台灣算是先進,倘若加上3D列印,更是達上巔峰。
此外,更多台灣製造業也得到轉型。小如個人工作室中擁有多台小型3D列印機,可以設計如公仔、手機殼、項鍊等等客製化飾品等等販售。諸如此類的產業,其本身販賣單價不高,但是由於大幅降低成本,單價可微微調低,以大量販售的方式,總體獲利也是相當可觀。總而言之,台灣3D列印運用,即是看上了其技術降低成本,間接增加各產業產品附加價值。
但是,上述所有對於價值的討論,還僅只是討論對於台灣的"未來"。台灣目前擁有的是具備3D列印軟硬體技術研發能力,然而後端技術的運用及推廣,卻是台灣所缺乏的。所以,擁有技術卻缺乏人才,台灣人必須深思這點,面對國際趨勢,這是台灣的產業轉型的一大機會,要站上國際的舞台,絕對不能錯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